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六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一口氣拉全本36首曲子,我估了一下他這場門票收入和在衛武營加總可能只夠他的來回機票,他是回鄉了但返國算不上賺到什麼錢,小孩還是不要學音樂的好,這條路。

你在spotify找曲目,因為錄製成本低,樂手多,且Casals一藏藏十三年的譜在今天根本不可能發生,一個巴哈的曲子隨便就有上百個版本,這形成了極大的M型化,當你的時間只夠聽一二首時,你能挑的只有那一二個版本,盛者極盛。

聽完全曲已過了三個小時,我本想說這該聽的人和拉的人一樣痛苦,但卻成了很美妙的經驗,我在這三小時內神遊,想到這曲好的點點滴滴在我過去二三十年求學到工作後的生活,巴哈無伴奏伴奏著我們的人生,現在我音樂聽得少了,我最愛聆聽的變成稀有的寂靜(line訊 電話 email zoom的轟炸),從歌劇院步出我還是覺得欣喜榮幸,我們的孩子在步行之遙可聽到和紐約百老匯一樣水準的曲子。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五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一口氣拉全本36首曲子,我最鐘愛的組曲不是一,是六的告別。

20世紀下半最偉大的提琴手該是羅斯卓波維奇Rostropovich(1927-2007),他對巴哈組曲的敬畏可在他錄的DVD中提到「我上一次開公演奏是30年前,我七十歲了我才敢再演奏這曲子」。

琴拿來就拉了在猶豫的是什麼?如果說台灣的三奈米是個奇蹟(台積電能作出三奈米線路的積體電路晶片),絕不會是沒有基礎跳出來。台灣的積體電路是意外的成功商業模式與Apple大擲訂單與成本轉化而來,那,在人類文明的進程,從300年前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再也沒出現過這麼美的組曲,當年的基礎是什麼?巴哈神來的樂念是什麼?

羅斯卓波維奇Rostropovich(1927-2007)的影片現在你可輕易在Youtube看到,我當年會需要家教二三小時含車程才能賺來,當代的資訊傳遞成本超低速度超快,我們在一年內研發出疫苗讓人類文明免於崩潰,但巴哈的曲子卻無法超越。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四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一口氣拉全本36首曲子,我最鐘愛的組曲不是一,是五的糾結。

五號組曲是C小調(為什麼是C小調?),各個調性都有作農家的目的,有時是為了樂段的主軸,有時是為了配樂器,五號組曲調性灰色,原給六條弦的樂器演奏到大提琴有不少挑戰,他們說拉五號久會受傷,這可能像極了愛情。

聽古典音樂的總會搜集一大堆版本來比較不同的演奏,在數位串流的年代,你已不能說 「馬勒九號我有三十三個版本收藏」 那在數位串流的年代沒有意義,這也失去了很多機會,我當年為了唸碩士是賣了我的唱片唱盤去換來學費,如果是今天可能賣的是以前買來的比特幣去唸書。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三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一口氣拉全本36首曲子,我最鐘愛的組曲不是一,是五的糾結和六的告別,還有三的豁達。

Philips的Gendron的版本該是上世紀錄音最好的之一,它把提琴的圓順錄出來(絃樂器不好錄音),我還記得我的CD留在學長的唱盤裏,後來他去當理事長了,他和總統府鬧緋聞的發言人有很長一段的情誼。那時我們常在墓園下自來水廠旁的台大男生宿舍放著大聲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不是電音,就是古典,後來大家各奔東西,最後會重逢的是在新聞上看到的事。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二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一口氣拉全本36首曲子,我覺得他到第五組就很累了,其實順序也許該調一下,因為第五首和第六首都很費力也是巴哈這組曲中的精華,不好拉。

Casals卡撒爾絲(1876-1973)是20世紀上半最偉大的提琴家,據說他十三歲在巴塞隆納的二手書店找到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本很舊很破的抄本,他練了十三年,二十六歲,才膽敢公開演奏,這也是個有趣的故事,你找到中本聰的手抄本你會不會買下所有的比特幣再讓區塊鏈公開。

Casals的版本終究主導了市場,我還是習慣他的節奏,即便30年代單聲道的錄音其實有些問題。 楊文信拉來就調皮和輕快很多,很多很哀傷的版本在他演奏起來明亮很多。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一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54年次)24歲就在柏林圍牆拆除音樂會的貝九任樂團首席揚名。

他是台南人瑞士裔在德國居住教學表演,該是疫情中在台灣,疫情中台灣也因而有不少國際大師來表演(因為國外音樂廳都關了)。

他一個晚上拉了三個小時的琴,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有6組一組6首共36首曲子。

我從少年時代就聽巴哈無伴奏長大,我還記得我第一張買的CD是二片一組的卡撒爾絲Casals EMI(被華納收購)的Mono(單聲道版本)。

2021的房地合一2.0與危老重建

近日我去演講提危老重建,剛這段時間因為政府「打炒房」推出「信用管制」和「房地合一2.0」,讓投資客無太多槓桿(信用管制)也無太多獲利(課重稅)讓樓盤房市穩定。

我的演講是對房仲從業人員,他們是前鋒可促成都是更新和重建,也提供更多的流動性在房市上,那,房地合一2.0呢?

房地合一的概念是以往因「國父」漲價歸公的想法在土地稅法以土地增值稅課土地的增值「歸公」,房子買賣時土地漲再多也只課土增稅,房地合一不只課土增稅,它是用「所得」的角度去課,且課短期獲利予「重稅」打擊炒房者。

那「售價-成本」即所得,那我危老重建我的成本是什麼?不就是你「買來的成本+重建的成本」嗎?

錯!你少算了拆去的房子,我拆了我還有殘值的房子不是成本嗎?所以這就是危老重建的核心。RC有55年(主計總處財物標準分類2020),加強磚造有30年,房地合一該是房三地七,那一千萬的房子買來,房三就三百萬了,拆(300),蓋(700),賣2000,那所得是零

2000-1000(買入成本)-300(拆)-700(蓋)=0

房地合一納稅零。

與建商合建和其它自建有複雜的稅,自建沒出售也無稅,買來自建再出售是新顯學,我期待投資客投入實體生產,當每個小投資客都變建商,我們的社區會更新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