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發霉的白麵包和我燒的CD

大多人對瑞士的印象大概就是鐘錶,巧克力,瑞士折疊小刀,2020年上下台灣對瑞士還有深刻的印象在安樂死。但我生在70後我們對瑞士的印象還有海蒂,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小天使。*

瑞士作家約翰娜·施皮里(Johanna Spyri)寫的小說「海蒂」為日本公司作成卡通(後來自行成立「吉卜力工作室」的宮崎駿是該卡通的核心工作人物,他的風格沒變,那卡通他捕捉了瑞士的美極成功),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在台灣的電視台上映幾次。

年約五歲的孤兒海蒂,因自小帶大的阿姨要到法蘭克福工作無法再帶她,阿姨把這小女孩帶到阿爾卑斯山腳給女孩的爺爺。爺爺大概是一個和我一樣性情古怪,但有必定的技能,倒不用靠別人生活的人,一個人獨自住在山上牧羊,生產乳酪,用來換其它的生活必需品,比如麵包煙草等。他也會木工(他有從事營造建設業的技能),也有在野外極寒環境生活的技能,他對人無所求,所以個性可以相當古怪。

小天使把瑞士的阿爾卑斯長號和山間的風光帶到全球,故事中沒有太多瑞士的核心,金融,鐘錶,安樂死等理性特徵。但卡通把瑞士山野風光用日本人獨特的美學呈現出來,你可以在後來吉卜力的龍貓等等影片看到宮崎駿當年即顯現出的身影。今天你可以到各大賣場或線上YouTube看到富士電視台「阿爾卑斯山少女」的全本。

我要再提一下卡通「小天使」(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卡通播在我學齡前後,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太多我成年後才看得出來的,古怪的爺爺的謀生商業模式,而是下面三副畫面,

我生在小康的公務員家庭,我對海蒂藏麵包的情節印象很深刻,她在被送去法蘭克福陪有錢人家不良於行的女孩克拉拉前,沒吃過白麵包,她每餐少吃麵包藏在衣櫃裏就等有一天回到瑞士的山上要給鄰居的老奶奶和爺爺吃,她當然不知道麵包終究壞了。但最後她返鄉他們還是給了她很多新鮮的白麵包帶回家。

我第一次搭商務艙是用信用卡點數換來的,我想我該帶我媽來搭但她已離世數十年了,我就想到藏白麵包的海蒂。

我年輕時連唸研究所的錢也沒有,我賣了我的黑膠。而這事我也寫在我的另一專頁。

黑膠唱片與唱盤,資助我學業的大學教授之死
各時代都有音樂存放與聆聽的方式,80年代前有錄音帶,黑膠唱片(LP, long play,今天看來就不是了),80年代出現了CD,到90年代黑膠開始退場。


90年代我在台北唸書,我家教存到錢就去買唱片。我記得我看雜誌音響論壇有太孚音響的廣告「LP夕陽無限好」,太孚的創辦人彭康德自台大畢業終生致力於讓台灣有較多聽音樂的環境(逝於2003年65),因LP退場美國代貨他進口了幾貨櫃的LP用原價2~3成賣。


我從1992開始在重慶南路太孚買黑膠唱片,我也先買了一台幾千塊台製的唱盤,後來在現在已拆掉成為中華路的中華商場輾轉買了Thorens的唱盤和高級的MC唱頭。


LP夕陽無限好,CD在90年代成為主流所以LP很便宜,我在太孚買的黑膠唱片一張才台幣100上下(今天可喊到上千了),我前後買了三四百張LP,我每晚看著唱盤轉呀轉喝點酒就想到鄭愁予寫的
「我卻盼望著夜晚來;夜晚來,空杯便有酒,…」,知風草–窗外的女奴


我聽了大量的古典音樂,從巴哈,貝多芬,蕭邦,馬勒到華格納,所有的名用的唱片都價廉的出現在太孚重慶南路的二樓,LP的低沉渾厚特質和我的轉盤播出清晰的細節,我在那段時間聽音樂的設備在今天來看可能價值上百萬,但我的成本不到百分之幾。


碩一錢花光了我去陸戰隊,離開海陸我又回到研究所想把書唸完,我是身無分文的高考及格書生,出自公教家庭沒財務知識我一籌莫展,我想到把我當兵時寄在朋友那的唱盤和黑膠拿來賣錢籌學費。


我在那時的「椰林風情BBS」(今天PTT的前身)貼了廣告,有很多人來我那時住在景美羅斯福路五段的二樓看,我記得有個業務來看一看說
「你的唱片和我的重覆很多了,一萬跟你收」


我那時學費和生活費最少要先湊到五萬,我等了幾天,1999年夏天,有一天有個載奇怪帽子的中年人來,他看了一下問我為什麼要賣,我說我需要學費,他就給我五萬,第二天派了一個年輕人來搬唱盤和唱片,我陪他去送才知道他是台大的教授,我們車開進校園一直到植病系館。


謝老師他的錢讓我有錢註冊和渡過開學還領不到助學金的空窗,2007年時任第二次總統今身陷囹圄的陳水扁減刑大赦,有很多煙毒犯也赦免。謝煥儒在那時當年55歲騎腳踏車回家的途中被一個毒癮發作的減刑人在河濱公園無故攻擊過世,我後來在報紙上看到這消息。


他其實知道我那時唱片和轉盤的市價不到那個價錢,他只是要讓我復學而已,我的音樂流浪黑膠唱片就隨謝老師和他的殊異故事,在偶而我發現今天黑膠好貴,才又想起。我深深地謝謝他。

除了黑膠外,我籌到錢進研究所我的財務狀況沒有比較好,我那時跟同學借了CD和在國家音樂廳借的CD燒成CD,我在想等我有一天有錢時要還原出來放在硬碟內,我就有最高音質,但我的CD和海蒂放在衣櫥內的白麵包一樣發霉了,CD不能聽,也找不到CD player聽,但,why bother? Tidal Qobuz 在那。

這CD我在碩士班時聽得如痴如醉,但我跟同學借來燒成的CD等有退休要好好聽已發霉不能聽了,沒差現在有更好的了。
海蒂的白麵包
海蒂的白麵包和我寫的書
你總會聽到最好的音質,這就是自由市場的好處
我的簡便的器材
這就是我的簡明設備

*部份內容摘自我的著作,2020,台灣大未來 – 今日瑞士,明日台灣

DAC Topping E50

透過Roon接SMSL的SU-8s感到不可思議後,在打包給翁教授聽我同時買了台Topping E50,這台沒藍芽同時便宜約二三千,它沒有很好的螢幕,但結論,音質上,雖用的晶片類似或相同,SMSL,這深圳的公司,還是比來自廣州的Topping秀緻。

Topping的盒子上載明是 Hi-Res(Hi Resolution)的音質
它的機器比SMSL SU-8s來得輕且小
它後面可接耳麥後級和當作前級接其它後級
上面是Topping的E50,下面是SMSL SU-8s,基本上接一台跑windows的筆電跑Roon core,後接NAD Amp,系統相當單純,但它把我接回三十年前的生活和記憶

Qobuz & Roon

Roon是音樂整合的平台,比如你有CD,且變成mp3放在電腦或NAS內,又有訂Tidal/ Qobuz,那在聽比如貝多芬九號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70年代版本,你可一指看出這版本所有的比如Tidal Qobus或在你電腦/NAS內的版本。

Roon還有個核心的用處是,可接你的音樂系統,用你的電腦或Nas作中心,接DAC到音響,再用手機控制播放或音量,可在不同房間放同一音樂。

Qobuz的競爭力來自於它沒有失真壓縮,Tidal用MQA來處理壓縮,我的經驗是Qobuz音質較好,在台灣Tidal和Qobuz都沒有上線要跨到國外申請(VPN)帳號後就可使用,這涉及各平台與各智慧權的所有者的合約,特定地區不開放因為怕盜烤與其它競業策略。

我之前用Tidal接了Roon用SMSL的DAC來聽覺得很好,後來加上Qobuz的測試發現Qobuz更好。

卡拉掦的指環在Qobuz上有24bit,用照片來比擬就是全彩比256色,色彩更多層次,24bit比CD的16bit來得更多層次
這是Previn的霍斯特行星組曲,有192kHz 24bit,大概是截我寫這文章止業界最高的取樣率與位元數,可見的未來會透過AI來讓舊的錄音變成立體聲與更清晰,會有的挑戰是新的創作者或表演藝術者的商業模式需要改變。
Roon把Qobuz的訊號透過windows放到usb在windows下的WAS(windows audio system)API送到SMSL的DAC去接我的音樂系統
我用iPad控制Roon,把Tidal的音樂播放至我的系統,卡拉絲的Tosca,為了藝術為了愛
Pletnev鋼琴版的展覽會之畫我少年時聽得如夢似幻,現在輕易可在Tidal等平台上聽到,他在2010年在泰國被控性騷男童案後無罪判決,這或許是個羅生門,但藝人的私生活總是被放大檢驗
我的廉價播放系統

New DAC Roon Tidal MQA and more

(這篇文章又是為翁教授寫的)

1997年我賣了我的黑膠和轉盤後,歷2000年買CD轉盤與好的DA和2010 iPod上市數位串流以來,音質還是和黑膠LP有落差,2015後我試著改善硬體補充軟體的差別但失敗,直到2021開始找NAD M33 M10等,內建Blueos可把spotify Tidal Qobuz Apple music放進去,但因疫情全球物流出狀況,晶片缺貨外我要買的NAD C700也要等遙遙無期,所以我買了Chi-Fi來用,結論,相當優異!

我買了台支援「所有」輸入的SMSL深圳的牌子的DAC,SMSL雙木山林的SU-8s,因為我本打算用airport express 的光纖輸出到這DAC再到我的NAD擴大機,但airport express僅支援到44k Hz的取樣,經過多所測試,用macbook air和win 10的筆電可由Tidal接到DAC解與渲(decode and render) MQA,也可出HiRES

Chi-Fi就是cheap fi, Chinese Hi fi,這機器不到10k NTD,機器也不大,不重
最多達768kHZ取樣解碼性能
MQA 可達96kHz
Haitink的 Amsterdam馬勒全集Tidal有MQA到96kHz

透過Tidal直出DAC,在Tidal上設定讓DAC控制,全輻解碼MQA。

我要說的關鍵是,很多細節都出來了,這二十年來我們聽的音樂,像看一副平面的畫一樣,從黑膠以來的空間性與細節不易聽到,而這MQA和ChiFi完全不同,細節都出來了,且從平面變成立體。

Tidal接筆電或桌機出DAC再到擴大機問題不大,但你只能像聽LP的年代一樣,走來走去開關換唱片聽音樂,Tidal沒辦法用手機app遠端控制桌機的Tidal撥放音樂,這時Roon的價值來了。

Roon可在桌機/筆電上跑它的Core,接Tidal Qobuz和你Nas或其它硬碟上的音樂檔案,用手機的Roon remote控制桌機撥放音樂到DAC再到擴大機到喇叭,好處

1可看到這專輯的介紹與相關說明,資訊來源很多,Roon會統一編輯。
2透過Roon可看到資訊流的細節,從Tidal到桌機到DAC是怎麼流通解碼的。
3可以用手機作搖控器不用走來走去。

這是手機roon remote的介面,左下角的喇叭是設備,可以是airplay的,可以是chromecast的,也可以是DAC或桌機/電腦的介面卡

淺藍色的光點點下可看出訊息流,WASAPI輸出的都是純粹的原始音頻數據,DAC解碼出MQA
Argerich這張專輯我想她沒跟DG要什麼,所以很熱門
Argerich的蕭邦前奏曲有192kHz的MQA
192kHz的MQA
然後這是我20年前ripped自CD的蕭邦夜曲,音樂就是平面的
哈農庫特的貝多芬有水彩的淡染,在Tidal MQA與這DAC下很透明且多彩
用iPad也可跑roon remote,裏面有更多的資訊介面
Roon詳細地說明了專輯和音樂家的資訊
Roon也把莫札特的文獻說得很清楚
我不是很喜歡Bareboim的音樂,但他是大老了,因為「太」老的都不在了
有了lossless ,人生多美好!

目前還沒測QoBuz,待聽一陣子Tidal再來測,那Apple Lossless呢?

Apple Lossless無法掛到Roon,這也是目前測試中的困難,同時SMSL把所有訊源都由Windows變成WASWPI我也看不出原始從Apple Music送出來的訊號源的解析度是如何,這也是另一個問題終會一步一步獲得處理和解決。

張渝江,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左近

2021-Jun 疫情中的Apple Music Lossless

(這文章是為翁教授寫的)

2021年6月,台灣疫情發燒,同一時間Apple Music Lossless上線,它有什麼不同?

音樂串流平台百家爭鳴,Spotify, Amazom music, Google YouTube, Tidel, Qobuz,各家各有千秋,但以市場的影響力最大的為Spotify 和 Apple.

Tidel和Qobuz主要是標榜有高音質,但2021/6 Apple也上線了自己的高音質規格,一如他的風格,他沒有在MQA等高音質中混戰,他開了自己的Apple保真壓縮(lossless),最高到24k 192kHz

價錢,Apple Music台灣只要150台幣一個月,和其它平台沒有比較貴,但他150就可聽到高音質,他自已的Spatial Dolby ATMOS,和他的生態(airpod, homepod, apple TV)整合度很高。

設備,Apple 可用iPhone iPad Macbook iMac接訊源出去,早期的設備有不少(比如我用的macbook pro 2016)可從耳機孔接spdif光纖出去就可接DA,它沒有特別的需求,一般的DA 24bit 192kHz都可解. 空間上來說你如果有很多Homepod 和電腦 Apple TV可串成多音域的空間。(multi room)

我試過Tidal Qobuz和這次的Apple Music Lossless,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Apple Lossless,它有很好的整合性,且如iPhone與向來蘋果的質感,加上產業的影響力,它可決定規格。

實聽,

這2019的錄音我聽到我的系統從來沒出現的真實感細節和聲音,從開始千人合唱的爆棚和第二部的細節,

Gustavo Dudamel and the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s new album ‘Gustav Mahler – Symphony No. 8’ available in Dolby Atmo

對新室內樂錄音的印象,這錄音可呈現,它用最新的設備和技術和最新美麗的女鋼琴手,192kHz

1991年我在台北買RCA的黑膠,過了30年,我用Apple Music Lossless 24k 192kHz聽到懷念的聲音。

Solti的華格納!它沒有24bit 192kHz(16/ 48),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總結,突圍的Apple可能終將一統江湖!它整合他的設備更完整,營收更好,我還沒聽完所有的已很感動,用來說明和推舉給同好和資深的音樂人。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六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一口氣拉全本36首曲子,我估了一下他這場門票收入和在衛武營加總可能只夠他的來回機票,他是回鄉了但返國算不上賺到什麼錢,小孩還是不要學音樂的好,這條路。

你在spotify找曲目,因為錄製成本低,樂手多,且Casals一藏藏十三年的譜在今天根本不可能發生,一個巴哈的曲子隨便就有上百個版本,這形成了極大的M型化,當你的時間只夠聽一二首時,你能挑的只有那一二個版本,盛者極盛。

聽完全曲已過了三個小時,我本想說這該聽的人和拉的人一樣痛苦,但卻成了很美妙的經驗,我在這三小時內神遊,想到這曲好的點點滴滴在我過去二三十年求學到工作後的生活,巴哈無伴奏伴奏著我們的人生,現在我音樂聽得少了,我最愛聆聽的變成稀有的寂靜(line訊 電話 email zoom的轟炸),從歌劇院步出我還是覺得欣喜榮幸,我們的孩子在步行之遙可聽到和紐約百老匯一樣水準的曲子。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五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一口氣拉全本36首曲子,我最鐘愛的組曲不是一,是六的告別。

20世紀下半最偉大的提琴手該是羅斯卓波維奇Rostropovich(1927-2007),他對巴哈組曲的敬畏可在他錄的DVD中提到「我上一次開公演奏是30年前,我七十歲了我才敢再演奏這曲子」。

琴拿來就拉了在猶豫的是什麼?如果說台灣的三奈米是個奇蹟(台積電能作出三奈米線路的積體電路晶片),絕不會是沒有基礎跳出來。台灣的積體電路是意外的成功商業模式與Apple大擲訂單與成本轉化而來,那,在人類文明的進程,從300年前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再也沒出現過這麼美的組曲,當年的基礎是什麼?巴哈神來的樂念是什麼?

羅斯卓波維奇Rostropovich(1927-2007)的影片現在你可輕易在Youtube看到,我當年會需要家教二三小時含車程才能賺來,當代的資訊傳遞成本超低速度超快,我們在一年內研發出疫苗讓人類文明免於崩潰,但巴哈的曲子卻無法超越。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四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一口氣拉全本36首曲子,我最鐘愛的組曲不是一,是五的糾結。

五號組曲是C小調(為什麼是C小調?),各個調性都有作農家的目的,有時是為了樂段的主軸,有時是為了配樂器,五號組曲調性灰色,原給六條弦的樂器演奏到大提琴有不少挑戰,他們說拉五號久會受傷,這可能像極了愛情。

聽古典音樂的總會搜集一大堆版本來比較不同的演奏,在數位串流的年代,你已不能說 「馬勒九號我有三十三個版本收藏」 那在數位串流的年代沒有意義,這也失去了很多機會,我當年為了唸碩士是賣了我的唱片唱盤去換來學費,如果是今天可能賣的是以前買來的比特幣去唸書。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三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一口氣拉全本36首曲子,我最鐘愛的組曲不是一,是五的糾結和六的告別,還有三的豁達。

Philips的Gendron的版本該是上世紀錄音最好的之一,它把提琴的圓順錄出來(絃樂器不好錄音),我還記得我的CD留在學長的唱盤裏,後來他去當理事長了,他和總統府鬧緋聞的發言人有很長一段的情誼。那時我們常在墓園下自來水廠旁的台大男生宿舍放著大聲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不是電音,就是古典,後來大家各奔東西,最後會重逢的是在新聞上看到的事。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我,之二

2021/3/17晚在台中國家歌劇院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提琴家楊文信一口氣拉全本36首曲子,我覺得他到第五組就很累了,其實順序也許該調一下,因為第五首和第六首都很費力也是巴哈這組曲中的精華,不好拉。

Casals卡撒爾絲(1876-1973)是20世紀上半最偉大的提琴家,據說他十三歲在巴塞隆納的二手書店找到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本很舊很破的抄本,他練了十三年,二十六歲,才膽敢公開演奏,這也是個有趣的故事,你找到中本聰的手抄本你會不會買下所有的比特幣再讓區塊鏈公開。

Casals的版本終究主導了市場,我還是習慣他的節奏,即便30年代單聲道的錄音其實有些問題。 楊文信拉來就調皮和輕快很多,很多很哀傷的版本在他演奏起來明亮很多。